broken image

媃媃宣真話

Rourou's Self-care Universe

  • Message of Happiness
  • Moonlight Letter
  • Good People Will Reward in Kind

美麗新世界

今天是四二〇,國際大麻日

· 心得感想,神經系統,創傷知情

「無毒的地方有陽光、無毒的地方有陽光…」這是我小學演講比賽的主題 (還記得題目要覆述,外加做動作 XD),想都想不到未來的我,會要繼續學習物質、物質成癮、濫用、和醫療使用等相關的知識,不是對它說個「不!」就好了,而是從根本上重新理解,甚至撕掉某些「毒品」的標籤。我們需要看到的,不是更多恐懼製造和道德審判,而是更多的事實證據、同理慈悲、和願意聆聽。尤其是對於那些,曾經默默靠著某些物質走過黑暗的人。

大麻:三位一體的神奇植物

「大麻」(cannabis) 是最難被歸類的物質之一,因為它的效果同時具有輕微興奮、鎮靜與致幻三種性質,所以我放第一個講。它的活性成分 THC (四氫大麻酚) 與 CBD (大麻二酚) 對接人體的內源性大麻素系統 (endocannabinoid system,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身體裡內建的大麻接受器),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記憶、睡眠、食慾、和自我感知疼痛等各方面。簡單來講,THC 掌管興奮或致幻功效,CBD 掌管鎮靜功效,但選購的時候,因為兩者在不同品種和使用方式下的比例和相互作用很複雜,共同決定了大麻的整體效果,所以要做好功課喔!

大麻在醫療上的用途包括減輕慢性疼痛、緩和焦慮、改善睡眠、減輕化療副作用等。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從西方到東方,它卻被政治利用污名化標籤成毒品,導致無數原本可以受益的人,在使用中飽受歧視與罪惡感,甚至受到法律制裁製造出更多創傷。當然,我說的不是所有人。許多人使用大麻,多是出於調節情緒或逃避慢性內在痛苦等需求,而不是為了放縱或擺爛。

當你看到一個焦慮到失眠、壓力痛苦、身心問題纏身的人,在夜裡偷偷吸一口大麻才能安穩入睡——這 (在台灣) 不該只是個違法行為,而要看成求救訊號!是什麼樣的社會與文化,讓這些人遲遲無法或不敢尋求專業協助?同時,卻默許酒精與香菸的普及?是誰看到了他們,卻沒有伸出援手?是什麼讓他們寧可選擇逃避?人類逃避痛苦,本能又自然,每個人忍痛的極限都不同。非藥物的療癒方式當然重要,但是否每個人都能「撐得過」那段療癒的時間?有時候,就連我們要戒滑手機都很難,更別說是面對深層創傷了。

接著,我認識了另一類也常被誤解的——被歸類在「致幻劑」 (hallucinogens) 當中,俗稱「啟靈藥」(psychedelics) 的物質。它們和大麻的作用方式不同,但一樣值得被重新認識與理解。

啟靈藥:通往「

愛存在」的鑰匙?

啟靈藥 (psychedelics) 是一大類作用於心智、知覺與自我感的迷幻物質,包括 LSD (麥角酸二乙醯胺)、psilocybin (裸蓋菇鹼,俗稱「魔菇」)、mescaline (存在於某些仙人掌中) 、Ayahuasca (死藤水) 等。它們主要與大腦的 5-HT2A 血清素受體互動,能短暫瓦解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讓我們的思考與感受路徑暫時「重開機」。

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的資訊過濾器 (例如慣性、自我意識) 會變弱,許多人因此經歷到平常被壓抑的情緒、記憶、洞見,甚至是「無我」、「萬物一體」、「深層慈悲」等「無我、悟道的境界」,而這些經驗被越來越多研究認為對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重度憂鬱、死亡焦慮等深層而複雜的心理狀況有顯著效果。

不過,研究也表示,啟靈藥對於高風險族群 (例如有精神症狀、家族病史、和所在環境不安全) 可能會觸發不良反應,因此現今大多數臨床研究都強調「劑量管理」、「心理支持」與「安全的使用場域」。我也不只從一個個案口中知道,他們不會特地去找 psychedelic assisted therapy (迷幻輔助治療) 的診所,尤其美國每個州法不一樣,而會從網路上購賣取得以 self-medicate (自我療癒)。

這當然有風險,但我們能不能不帶批判地去理解他們的處境?創傷知情的視角會提醒我們:有些人是在交感神經與背側迷走神經都進入極限的狀態下,做出能活下去的選擇。不是說要鼓勵隨意使用,而是提醒我們,社會需要更多溫柔的回應,而不是繼續邊緣化與羞辱。

補充一下,除了大麻產品,我自己還沒嘗試過啟靈藥。但第一次讀到別人的體驗時,我驚訝地發現,那些「愛與連結」、「無我」的描述,和我高中某段時期凌晨在 Q-time (以前叫「麥歡樂」) 時的感受居然非常像!那時我迷上宇宙物理,會專門跑去 Q-time 看《科學人》(當然還有漫畫啦)。我常常會陷入一種游離又清明的沉思狀態,看著14樓外的日出,會突然身心超級放鬆,腦中充滿「愛與和平」的感覺,比睡飽還舒服,到現在還能稍微招喚出來這個感受。大學加入禪學社冥想也從沒再那樣體驗過。後來看到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正念與深度冥想同樣可以削弱 DMN 活動,並引發「超個體經驗」。換句話說,我們不一定非要靠物質才能通往這些內在狀態。

另外兩類我簡單介紹,因為有個免費網站很好玩,推薦大家親自玩中學:Mouse Party

  • 興奮劑 (stimulants):咖啡因 (caffeine)、尼古丁 (nicotine)、古柯鹼 (cocaine)、安非他命 (amphetamine)、MDMA (搖頭丸/Ecstasy/Molly) 等。能活化中樞神經、提高警覺與情緒。MDMA 同時也帶有些微致幻作用,可大量釋放血清素,使人情感敞開。它在 PTSD 輔助療法上顯示出潛力,但也對心血管有風險,需謹慎使用。
  • 鎮靜劑 (depressants):酒精 (alcohol)、鴉片 (opium)、嗎啡 (morphine)、海洛因 (heroin)、FM2 (Flunitrazepam) 等。會抑制中樞神經,多用於鎮痛、抗焦慮、安眠。但過量易成癮、影響呼吸甚至致命。酒精與鴉片類藥物的風險遠高於大麻或啟靈藥,卻常被社會所容許。🤷🏻‍♀️

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曾描繪過「被藥物馴化的幸福」——一種無痛卻失去靈魂與選擇的社會。但我們今天所重新理解的這些物質,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修復、重組、穿越,甚至重生。這需要深刻的自我覺察、嚴謹的研究、以及社會整體對「灰階」與「複雜性」的更多包容。

如果你曾使用某些物質,只是為了撐過某段人生的低谷,請相信:你不是壞人,你只是當時找不到別的路。現在我們正努力鋪出更多選擇,讓我們透過覺察、連結與練習,一起重建我們配得的完整感、安全感,與存在於愛裡的自由。

神經元外部連結: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改變你的心智

broken image

訂閱
上一篇
身體都知道
下一篇
H.B.O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