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媃媃宣真話

Rourou's Self-care Universe

  • Message of Happiness
  • Moonlight Letter
  • Good People Will Reward in Kind

如果你是女孩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with moderation 😉

· 心理諮商,心得感想

我的讀書心得。

《失控的同理心》這本書的的原名是 《Against Empathy: The Case for Rational Compassion》。白話文加亂超譯,就是「與同理心作對!理性同情才是王道!」。其實作者洋洋灑灑闡述了很多,我腦袋裡跑出來的結論就是:「啊~我不是完全反對啦!我只是想用聳動的標題吸引並提醒大眾,不要濫用同理心喔!搞清楚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好嗎?同理心不是一切的解!甚至有時候還是問題的根呦!所以凡事過猶不及要記得嘿~」

作者藉這本書想表達的重點,是同理心固然有許多好處、能助人行善,但濫用它,例如頻繁作為道德和評價的標準,很容易製造更多的問題和傷害。作者似乎想強調,大多數人類還是良善的、有自然的憐憫慈悲之心,若想避免同理心帶來的負面效果 (反而傷害到別人),可以在日常活用認知同理心就好、對萬事萬物保持同情和關心,再運用理性和自制來處理問題,以創造更互惠和諧的世界。

總的來說,為什麼不要「過譽同理心」?源自於以下幾點:

  1. 絕大多數的人腦無法真正同時進行兩種以上需要使用認知能力的活動,也就是我們無法一心多用 (multitaksing),而且還會一直被新的資訊吸引注意力。因此,同理心發生的時候,我們往往已經快速過濾過雜訊了,無論是基於自己的偏好/好感、信念/信仰、期望、動機、價值/是非判斷、和道德倫理... 等去同理某個對象。一旦我們鎖定了同理對象,產生了信念,就很難關注並再去同理其他,然這樣的同理心是偏頗狹隘的,也會引發不利的行動決策。 網路上也能觀察到,同理受害者後也去同理加害者的話,就容易被貼上「檢討被害者」、「偽善」等標籤,有趣的是,被貼標籤的人瞬間被那些「非常同理被害者」的人「不同理了」。我們其實很難公平、廣泛、同時去同理,書中使用的聚光燈、見樹不見林、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比喻也是想表達同理心的這個缺點。
  2. 事實是,一般狀態下 (不認真使用思考能力時),我們就是傾向跟自己親近 (例如親朋好友等)、對相似 (例如都是禿頭、同膚色、同性別、類似經驗等),甚至符合自己審美標準的人,或依自己的評判,比自己弱、溫和的人有好感。然後因為好感,就容易同理、選擇去同理。同溫層待久了就會不小心預設別人和自己類似,溫水煮青蛙,我們就變得很難去同理「別層」裡的人事物,不維持覺察力的話,大腦就成為本位主義和種族主義的培養皿。 例:有個人的爸爸是個光頭,他似乎傾向同理、支持的政治人物... 不難猜。
  3. 同理心有時會製造出更多世間的苦痛,如因同理某群人而對另一群人發起的戰爭 (打著正義的旗幟,把另一群人非人化 — 那些「東西」是壞蛋、惡魔、畜牲不如,所以可以殘暴的讓他們從世上消失);或同理美國亞裔無辜頻被攻擊的遭遇,就去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怪到某些精神疾患或種族上面... 這些病症或極端行為,有多大比例是共業?被環境裡會去歧視傷害他人的人們給養出來的?有多少歧視正是同理心的副產品?
  4. 正如書裡提到的心理變態,因認知同理能力強 (情緒同理能力弱),所以有操弄他人情緒思考的「潛力」卻不敏感他人情緒,若「選擇」為一己之私而用,那這樣的同理心咁好?記得研究所的時候教授會提醒我們,因為心理師 (大多) 很有同理心,所以務必要小心無意間去操縱個案,即使動機良善。另外,心理師這個行業整天都在使用認知同理心,有些心理師甚至情緒同理也很活躍,因此容易過勞,真的需要平衡一下。踏入這行我不只被問過一次:「平時怎麼排解壓力?」因為我一直看起來很chill。我的回答總是聽起來很冷血:「因為我只有在跟個案一起的當下,很在乎這個人類」。我自己清楚,人一多起來、back to back sessions,我就很難 care;所以寧可跳槽、減少工作時間賺少一點也沒關係,才能提供比較有品質的同理心和服務,這是我認為的理想的職業道德。
  5. 最後,人腦對數字不敏感。將人、事件、問題等數字化,有礙於同理心的使用。因為數字沒有具體形象、故事,和感情,即使把一百個受害者的故事一個個講給人類聽,人類也會因為資訊過載、情緒太多而產生巨大壓力,進而導致麻木感;無感就不會繼續關注,也無力在乎。例:覺得哪場災難死的人數比較多=比較慘、比較重大。「比較慘」這個感覺是比較後產生的,代表了一種主觀判斷的偏頗。然而每個人的痛苦指數是無法類比的,100人的痛不等於就比10人的痛還痛,所以利用數字大小意圖顯示狀態、再勾出人的情緒和同理心很多時候是無效的,甚至有反效果。

至於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心理師這個行業整天都在使用認知同理,有些心理師甚至情緒同理也很活躍導致過勞,要好好自我關照呦~

訂閱
上一篇
MTG#2 不想長大
下一篇
遠方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