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媃媃宣真話

Rourou's Self-care Universe

  • Message of Happiness
  • Moonlight Letter
  • Good People Will Reward in Kind

MTG#4 我是火星人

我不會剪頭髮,剃光了比較快一點

· 創傷知情,自我觀照

你有過自己只是來地球體驗一遭,什麼都不重要、不用看得太重,結束了就會回歸虛無,甚至回到原生星球、能量維度的感覺嗎?

我一直以為人生路上大家多少都會有這種感覺,沒什麼稀奇,即使自己有不一樣的地方或經歷,別人也有別人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不同。但直到進入這行、接觸過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之後,我才意識和學習到,沒錯,大家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可是光譜上有群人就是過得比較挫折、辛苦,因為非主流就是非主流,在適應與主流共存與合作時,可能更費力。那種隱隱的疏離感,也彷彿是一層無形的隔閡,讓人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深刻且持續。而若把這種感受翻譯出來,常常是創傷,也可能是「神經多樣性 (Neurodiversity) 」。

創傷的部分我會放在「身體都知道」的這篇說。今天我想把重點放在「神經多樣性」和屬於神經多樣性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ADHD)上,因為對這個族群的認識學習與交往,是我自我成長的重大里程碑——我活了三十幾年才發現,我的奇怪有科學的原因啊!(偽科學的歸因我也會放在其他篇閒聊~)

簡單來講,神經多樣性是人類大腦和認知功能的自然變異性。就像生物多樣性一樣,它承認並尊重不同個體之間神經系統的差異,認為這些差異是人類群體中正常且有價值的組成部分,不需要被治療或修正。然而,當個體的認知模式與社會主流的期望存在顯著差異時,例如在「執行功能」和「自我調節」方面遇到挑戰,就可能產生格格不入的感受,常常伴隨焦慮與憂鬱的生存情緒。ADHD 是一種神經發展疾患,其根源在於基因和神經因素。不過研究也發現,”ADHDer” (網路用語,表「有 ADHD 的人」) 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的額葉存在相似的腦波活動模式。所以在臨床實務上,像遇到我這種成年個案,會有點難判斷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混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就好。(對不起我又在亂講話了)

所謂「執行功能」呢,則是指一系列複雜的高級認知能力,就像我們大腦裡的「指揮中心」。它幫助我們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以達成目標。這些功能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處理 (Processing):

  • 時間意識 (Time Awareness): 對時間的感知和管理能力。
  • 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ing Attention): 維持注意力的能力。
  • 記憶力 (Memory): 指的是工作記憶,在腦中保持和操作資訊的能力。
  • 組織能力 (Organization): 整理資訊和事物的能力。
  • 計畫與優先排序 (Planning & Prioritizing): 預先設定目標和步驟,並決定事情的先後順序。
  • 彈性思考 (Flexible Thinking): 在不同想法或任務之間轉換的能力。
  • 後設認知 (Metacognition): 思考自己的思考過程,並進行自我監控和調整的能力。

行為 (Behavior):

  • 抑制反應 (Inhibiting Response): 阻止衝動行為或說話的能力。
  • 情緒控制 (Emotional Control): 管理情緒反應的能力。
  • 開始任務 (Beginning Tasks): 啟動和著手進行任務的能力。
  • 朝向目標持續努力 (Persisting Toward Goals): 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的能力。

因此舉例來說,工作記憶的缺損使得我們可能難以記住指令、規則和承諾;時間感的缺乏,讓我們活在當下,卻難以預見未來,也難以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延遲滿足。我們常常更容易被外在世界所牽引,思緒和行動不斷跳躍,難以透過內在的心智控制將自己拉回目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經常有許多未完成的計畫,因為當下的熱情消退後,便難以堅持下去。(好奇我這個網誌可以寫多久?)

而「自我調節」則更廣泛地涵蓋了我們管理自身情緒、行為和注意力的方式。它包括了執行功能中的抑制控制,但也涉及到情緒調節、動機維持和應對壓力等能力。一個好的自我調節能力能幫助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專注於目標,並適當調整自己的反應。

對於 ADHDer 來說,這兩方面的功能常常面臨挑戰,而且相互牽制。發展自我覺察意識通常是最重要的步驟。很多 ADHDer,尤其沒有專業介入過生活的人 (包括我),會不斷生出各種「法子」去應對執行功能上遇到的問題,這種應對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用了有效的方法伎倆,還得用成習慣,不然又得生出新的;無效的方法養不成習慣,又會帶來情緒困擾,然後情緒干擾又會影響方法的生成、習慣的培養 … 就惡性循環下去。隨著前額葉發育在 25-35 歲趨於成熟,很多功能確實自然而然改善了,但在 ADHD 群體中,這個過程則可能稍有延遲。

許多 ADHD 成人自我覺察比較慢,難以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模式。這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並非刻意否認,而是大腦運作方式的差異,使得我們更難以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社會規範。許多神經多樣性的人,並不容易意識到自己的經歷與他人不同,反而會認為「大家都這樣」。最經典的,就是我自己接觸了這麼多 ADHD 個案,包括枕邊人,我自己卻等到上了40幾個小時的證照課程才發現自己是什麼狀況,完全又重寫了自我認知!但慈悲心一來,就會意識到,格格不入、缺乏比較基準,再加上為了融入社會,等於我們可能會將自己的感受和行為視為普遍現象,以減輕孤立感 (發展調適策略)。前面提到的執行功能也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評估能力,使得我們難以客觀地認識到自身經歷的獨特性。

在成長的過程中,長期「不屬於這裡」的感受,讓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在與動機、尋找意義、逃避無聊感搏鬥,不斷質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值得慶幸的是,研究顯示神經發展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適當的支持和理解能夠幫助我們找到與地球人類共處的方式。我自己就特別喜歡、欣賞許多被視為 ADHD 特徵的表現,例如在感興趣領域的超專注、卓越的記憶力、獨特的創造力和非線性思維等!真心希望大家能多認識理解神經多樣性,接納每個人的獨特之處,建立一個更包容的社會,如太極圖一般!

附圖為我自己創作的象限資料,用以說明能量壓力如何影響神經系統功能,分成「ADHD 篇」和「創傷篇」: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過往會議記綠:

Meeting #1 一起開始的旅程

Meeting #2 不想長大

Meeting #3 像女孩的女人

訂閱
上一篇
MTG#3 像女孩的女人
下一篇
MTG#5 金鐘罩鐵布衫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